在新加入玻璃工厂的团队成员中,工程师刘刚毕业于国内一所声名远扬的工科院校,专业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在校期间便专注于玻璃制造工艺领域。
步轶丽通过沟通,知道在校园时光里,刘刚就对各类玻璃制造设备的构造、原理痴迷不已,常常泡在实验室中,拆解、组装设备,深入探究每一个部件的作用。他参与了多个玻璃生产技术改良的科研项目,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实际操作,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毕业后,刘刚进入一家颇具规模的大型玻璃制造企业。在那里,他扎根生产一线,每日穿梭于车间,与轰鸣的机器为伴。面对复杂的生产流程和技术难题,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多次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成功优化了生产工艺,大幅提高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也因此,他对行业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了如指掌。
但是尽管他为厂子做出了这么多的贡献,还是因为不会吹捧拍马那一套而被排挤打压。他提交的方案,多次被部门经理用各种手段压住不向上提交,要么就是提交上去石沉大海,打听才知道是被部门领导联合其他领导挑刺,说方案不成熟,要不就是执行起来资金耗费太高。
刘刚为此和部门经理爆发激烈争吵,但争吵的结果是更被打压,工资也被以各种理由克扣。刘刚一气之下提出了辞职。他自信自己的能力,他不怕工厂规模小,起步晚,他就想找一个踏踏实实干事的厂子,能让自己踏踏实实地实践自己的技术。
此次加入步轶丽的工厂,是因为刘刚觉得步轶丽是一个干事业的人,而且爽快,坦荡,尊重专业人士,他相信自己加入这个工厂能踏实稳定地实现自己的想法。并且一心想要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助力工厂实现技术层面的质的飞跃。
而新加入的营销经理李娜是正规科班出身,大学就是学的营销管理专业,还毕业于一所历史悠久,知名校友云集的高校。
在校期间,李娜系统学习了外国市场调研、品牌塑造、营销策略制定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凭借着过人的领悟力和刻苦的学习态度,成绩在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
课堂之外,她积极参与各类前沿的商业模拟竞赛,在读大学期间,就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习,进入一些公司,参与到一些营销案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毕业后,李娜先后在几家行业内知名企业的市场部任职。在一家快消品企业,她主导了一场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活动,通过精准定位年轻消费群体,巧妙运用电视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同时结合线下促销活动,成功将该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了至少百分之十五。一举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家变成当地知名品牌。
在另一家电子产品企业,她一进入公司,就力主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工作,通过重新梳理品牌理念、设计全新的品牌形象以及开展一系列公关活动,使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在八十年代这个一切都方兴未艾的时代,只要找对营销路子,产品销量就是火箭班蹿升的速度。那家电子厂现在已经成为业内的知名品牌。但是成为品牌之后,厂子新的继承人却开始打压老一辈为厂子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员工。
李娜也是被打压的一员,她没有兴趣在这种破事上耗费时间,干脆辞职,寻找下一家有发展机会的企业,她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她相信跟着步轶丽绝对有发展的希望。
时光匆匆而过,一转眼一周的时间就过去了。刘刚和李娜已经进入公司,开始着手研究自己的工作内容,之前与步轶丽一家在省会城市有过深入交流的高校教授王盘,也按照约定踏上了前往乡里的路途,对工厂展开实地考查。
王盘教授带领着一支由自己团队内的高校科研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抵达工厂后,便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他们首先来到工厂的生产车间,仔细查看现有的设备。那些老旧的玻璃制造设备,在长期的运转下,机身布满了斑驳的锈迹,发出的轰鸣声也略显沉重。
教授团队成员们一边用专业工具测量设备的各项参数,一边低声交流着。刘刚紧跟其后,不时地为他们介绍设备的日常运行情况和曾经出现过的问题。接着,团队深入到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到玻璃的熔炼、成型、加工,再到最后的产品包装,每一个步骤都不放过。
他们观察着工人们的操作手法,记录下每一个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细节。在查看人员配置时,教授与工人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感受。
经过为期数天深入细致的调研与分析,教授得出结论,工厂虽然目前基础较为薄弱,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但具备改造升级的条件。现有的场地布局经过合理规划,能够容纳新型生产线;工人虽然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多年的一线工作使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经过系统培训,能够适应新型玻璃制造工艺的要求。
步轶丽得知教授的结论后,也放心了下来。她虽然对行业各个环节都很了解,但是新时代的情况还需要专业人士评估。
她一直以来都满心期待着能与教授达成合作,借助高校先进的科研成果,推动工厂实现飞跃式发展。然而,现实上想要达到,却还有许多困难横亘在他们面前。教授带来的新工艺需要引入一套全新的生产线,而这套生产线如果要从国外进口,其采购、运输、安装以及调试所需的资金数额巨大,犹如天文数字,远远超出了步家工厂的承受能力。
就算引入国内的二手进口生产线,资金需求也是天量。
步友国跨上那辆哐当作响、车龄比步轶丽年龄还大的摩托车,车身的油漆剥落了不少,斑驳的锈迹星星点点。他深吸一口气,努力驱散心头的阴霾,怀揣着一丝希望,驶向第一个目的地 —— 他的发小赵强家。
一路上,乡间道路崎岖不平,摩托车每颠簸一下,就像在步友国的心坎上重重敲了一记。他满脑子都是工厂那笔巨额资金缺口,想到如果借不到钱,工厂即将面临的绝境,双手不由攥紧了车把,指关节泛白。
到了赵强家,步友国在门口踌躇了好一会儿,才抬手敲门。赵强打开门,看到是步友国,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客气的笑容:“友国啊,快进来坐!”
步友国走进屋内,局促地坐在沙发边缘,双手不自觉地搓着衣角。赵强给他倒了杯茶,笑着问道:“友国,你难得来我这儿,是不是有啥事儿?”
步友国抬起头,目光中满是恳切,嗫嚅着:“强子,我…… 我这次来,是想跟你借点钱。”
赵强的笑容瞬间僵住,脸上浮现出为难之色。步友国见状,赶忙接着说:“强子,你也知道我家工厂的情况,现在有个难得的机会,能让工厂起死回生。只要引入新的生产线,未来肯定能赚大钱。这次真的是最后一次跟你开口,等工厂好转了,我一定第一时间还你。”
赵强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友国,不是我不帮你。你前几次借钱,我二话没说就给了。可你看我这家里,孩子马上要上大学,到处都得用钱。而且你这工厂,一直不见起色,我实在是……”
步友国的心猛地一沉,脸上却还强撑着笑容:“我明白,强子,是我给你添麻烦了。” 他站起身,脚步沉重地离开了赵强家。
另一边,李亚菊步行前往邻居孙婶家。孙婶家离得不远,可这段路今天却显得格外漫长。李亚菊一路上心里都在打鼓,她知道孙婶向来节俭,自己之前借钱未还,这次再开口,实在难以启齿。
到了孙婶家,李亚菊勉强挤出笑容,走进院子。孙婶正在院子里择菜,看到她,热情地招呼:“亚菊啊,快过来坐!”
李亚菊在小板凳上坐下,犹豫了好一会儿,才低声说:“孙婶,我…… 我这次来,是想跟您借点钱。”
孙婶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和担忧:“亚菊,你又要借钱啊?上次借的还没还呢,你家这是又出啥事儿了?”
李亚菊眼眶一红,将工厂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孙婶,这真的是个好机会,只要能度过这难关,以后日子肯定能好起来。您就当帮帮我们一家,行不?”
孙婶皱着眉头,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亚菊,我这手头也没多少闲钱。而且你家这工厂,我也不太懂,感觉风险挺大的。我还得留着钱给自己养老呢,实在借不了你。”
李亚菊心中一阵酸涩,她强忍着泪水,挤出一丝笑容:“孙婶,我知道了,是我考虑不周到。您忙,我先走了。” 她起身,脚步虚浮地走出孙婶家。
步友国又接连去了几个亲友家,情况大同小异。在堂弟步友民家,步友民苦笑着说:“哥,我自己的生意也刚起步,到处都要投钱,实在拿不出多余的给你。” 在表舅王福生家,王福生叹了口气:“友国啊,你这工厂已经亏了这么多,再投钱进去,会不会打水漂啊?我得为自己的小家考虑。”
李亚菊这边,去了几个亲戚家,同样吃了闭门羹。她甚至去了曾经关系不错的同事家,同事委婉地表示:“亚菊,我家里的钱都有安排,实在帮不上你。”
一天下来,步友国和李亚菊一无所获。傍晚,两人疲惫地回到家,眼神中满是失落和绝望。步友国把摩托车推进院子,重重地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李亚菊走进厨房,想做点晚饭,可看着空荡荡的灶台,眼泪再也忍不住,簌簌地落了下来。
步轶丽放学回到家,看到父母失魂落魄的样子,心中一阵刺痛。她走到父母身边,坚定地说:“爸妈,别灰心,咱们还有办法。” 可步友国和李亚菊只是茫然地看着她,此刻,他们的心中已被失败和无助填满,难以相信还有转机。
但步轶丽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没有丝毫气馁。她知道,实在不行,还可以通过银行贷款。
步轶丽来到工厂,站在工厂那散发着陈旧气息的文件柜前,深吸一口气,双手稳稳地拉开柜门。刹那间,一股混合着纸张霉变和灰尘的味道扑面而来,呛得她忍不住咳嗽了几声。柜里的文件堆积如山,杂乱无章地叠在一起。她小心翼翼地将文件一份份抽出来,摆在满是划痕的办公桌上。
最先拿起的是工厂的营业执照,短短时间,因为保存不得当,纸张已经泛黄了,就像被岁月烤焦的落叶,边缘卷曲、破损,上面的字迹都有些模糊不清了。
轻抚着这张执照,步轶丽仿佛看到了父母之前决心创业时的热血与憧憬。再看财务报表,数字密密麻麻,详细地呈现着工厂过去几年的收入、支出、盈利与亏损,它们见证了工厂的兴衰起伏。
此外,步轶丽还翻出了产品的生产数量记录、质量检测报告、销售合同等,这些资料承载着工厂曾经的经营轨迹。她拿起抹布,轻轻擦拭着每一份资料,仿佛要擦掉岁月的尘埃,唤醒工厂的生机。随后,她按照类别将资料分类整理,整齐地放进文件袋。
紧接着,步轶丽坐在桌案之前,开始撰写贷款申请报告。电车间里的设备老化严重,时常发出嘎吱嘎吱的怪声,生产出的玻璃产品质量时好时坏;市场份额也在竞争对手的挤压下逐渐缩小,曾经熟悉的客户如今也越来越少。
但一提到与教授合作引入新工艺,她的眼睛就闪烁着光芒,笔下的文字也充满激情。她详细描述着新工艺能带来的巨大潜力。未来生产出的玻璃不仅质量更上乘,还能具备隔音、隔热等多种实用功能,新的生产工艺能精准控制原材料投放,减少浪费,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凭借优质产品和合理价格,工厂定能在市场中重新站稳脚跟,甚至脱颖而出。为了让报告更具说服力,她将教授对工厂改造条件的评估报告以及双方的合作意向书附在后面。
为了提高贷款申请的成功率,步轶丽决定多了解银行政策,她一家一家银行走访,了解各家银行的贷款政策和要求。她发现,有的银行看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格外关注企业过往几年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有的银行则更青睐有创新项目的企业,注重行业发展潜力和项目技术含量。经过一番筛选,她选定了当地一家商业银行、一家对小企业的关注度比较大的本地银行,和以及一家在融资方面口碑不错的民间股份制银行作为申请对象。
准备妥当后,步轶丽带着整理好的资料和申请报告,前往当地商业银行。银行营业大厅宽敞明亮,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往来的客户络绎不绝。步轶丽穿着朴素但整洁的衣服,走向咨询台,询问工作人员:“您好,请问信贷经理的办公室在哪里?” 得到指引后,她深吸一口气,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走向信贷经理办公室。
轻轻敲门得到应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