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漫天堂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禁漫天堂小说 > 我祝你安平喜乐 > 第16章 第 16 章

第16章 第 1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它是泉州境内最大的寺庙,也是香火最旺盛的寺庙。

据老榆林说,其实一开始,它只是一座普通的小庙而已。

但是有一天,他们开始收养被遗弃的婴儿后,还好好的善待他们,教他们手艺,让他们长大在州内也能有一技之长谋生后。

名声就渐渐的出来了。

不少人都觉得这座寺庙大善,积攒了不少福缘,一定会非常灵验。

渐渐的,就吸引更多的人去上香。

老榆林看不惯和尚的做法,但对这座寺庙的举动还是赞叹的。

现在看来,他应该是赞叹错人了,在背后出资行善的,原来是这一对老夫妻呀!

一番话,马菁芸听得很是心动。

这个朝代有不少名贵、内容不浅的书籍都是掌握在达官贵人的手里。

普通人想要咬牙买上一本看一看,基本上是很难的,他们在土地上辛苦劳作一年。刨出来的酬劳也仅够自己裹腹而已。

更何况,对于书局来说,正经的,对于考取功名有用的书籍还是很有销路的。

所以,一般这些好卖的书才会有很多的存货,价格也卖的高。

老百姓们知道它们有用,但比不上眼下的一日三餐重要,他们辛苦劳作一年,咬牙还是买不起,买得起也没有到手的种子管用,那就更不想要了。

更可况的是,哪怕他们不买,送孩子去学堂也会发的,只不过放学后都要被收回了而已,但也不影响自家的孩子认字。

所以基本上都会选择不买,除非老师说事关考取功名,一定要一本能随手看,就会咬牙入手一本。

导致随大流的科考书在书店还是很有销路的,但有关史书方面或者是兵法方面的记载。

基本上是在书店就是绝迹的了,又厚又没有销路,不是有底蕴的世家,基本上都不会收藏有,知识垄断体现的淋漓尽致。

医者,或者说大夫,在这个朝代还是属于下九流的行当。

不说让人非常的看不起,但想要有非常收人尊敬的地位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们所需要用到的医书在书局,比上述两种书还要难找,有,都是些不懂是真是假的手札,甚至还卖的非常便宜。

因为大家都知道,很多病症看着都一样。但所用的药方往往需要因人而异,做些微调的。

不然怎么会有词叫做对症下药呢?

所以,撑死了书局内也只会卖一些《草药大全》这种烂大街的医书。

想要真正找到能看、能学习的医术。还是要从有传承的杏林世家内借阅。

他们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病患,什么疑难杂症没见过?

他们家里头收着的医书,上面写满了历代人的努力——跟蚂蚁一样大小的,密密麻麻的批注。这些就是一个医馆的价值所在!

但现在的人都爱敝帚自珍,不是自家人,还是很难能借阅到的,甚至有些和他们家是出了五服的亲戚后,去当学徒的,一辈子也未必能有机会翻阅。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会有那么多的大夫敬重老榆林,就是因为他常常会抛开门第、师徒之见。

无所顾忌的和来跟他讨论医术的大夫畅所欲言,一点也不私藏。

感到羞愧的大夫们往往也会拿出自家的独门绝技,和见过的疑难杂症跟老榆林一起交流学习,一起进步。

这对老夫妻对于委托寺庙照看的孩子也不吝于给他们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那对于她这样被聘请回去的特殊人才呢?

她提出想要去书房翻阅,他们是不是也能轻易的同意?

马菁芸现在就想进一户有底蕴的高门大户看一下,有关这个朝代的记载和历史,再找一找有没有绝迹的古籍医术手札。

一是想看一看,能不能再拼凑出,或者说学到两张药方。

二嘛,自然就是想看看,现在是盛世元年,还是需要立马做足逃荒准备的饥年?

这可关系到她未来的求生方向啊!她还想苟到回家!做回根正红苗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但想到现在的有钱人家的生活习性,马菁芸还是很严肃的问道:“你们可知道?一个院子内堆满了草药会有什么后果吗?那可是能熏的整个家都是一股药味!”

特别是对于家里只有三进屋的人家来说,那是全家人都要跟着一起,整日整夜嗅着。

这些贵人不是最爱各种清雅好闻的香薰吗?能够忍受的了由各种树枝、枯叶、果子等组成的中药味?

两位老人家和善的笑笑:“没事儿,我们人老了,老是要跟着些汤汤药药打交道,基本上都脱离不开了,都闻习惯了,闻多了还觉得它有点香,很安神。”

最后马菁芸才在可能会谈崩的边缘试探的伸出小脚脚,“我知道贵府上一定收有不少的藏书,真进府去给小姐医治,

晚辈也不奢求些金银玉器、绫罗绸缎,只求两位大人每个月,可以给我进去看一天的书即可。”

说完,扑通的一声就跪下了,结结实实的给两位老人家行了一个大礼。

吓了他们一大跳,两人相视一眼,突然间笑了,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隔阂感,一下子就消散了不少。

怎么感觉小神医前面提的要求都不是那么重要呢,最后这一条才像是他心心念念想要的呀。

他们本来还担心,一个外男在给孙女调理身体期间,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孙女,可能会有些不利于孙女的流言流出,更有甚的会发生些他们不愿看见的事情。

如果没有,他们也不放心,到了后面,等孙女的身体平稳下来后,他不也是常常需要过来看个平安脉的吗?

那时候,两人接触的机会也不少!到了这时候,如果还没有丑事发生,就说明对方真是个守规矩的。

但他们也还是不放心,谁知道他是不是图谋甚大?!就想等待合适的时机再用这份人情?!

毕竟,经过这么些日子的相处,他也能算得上是小孙女身旁,能够说的上话的人物了!他的话,孙女怎有不听的道理?

如果是一个品性不好的人,小孙女还是很容易被带歪的。

这是他们所不希望看见的。现在看来,他的品性很好,甚至还要再加上一句,好到令他们满意,居然还爱读书。不少有家底的人都不愿意苦读,

觉得这辈子有家里的这份财富傍身,都能做一辈子的逍遥翁了,何必还要去苦读?那么辛苦又劳神。

他现在这样,吃点、喝点、再玩点不是挺舒服的吗?他一阶乡野铃医,居然愿意一头扎进去。话说,难道他一个小神医还想要考取功名吗?

老侯爷乐了,“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不过,我也不知道你需要什么书,我府上崇武,所以收集的书多数和医书无关。”

马菁芸很认真的说道:“我从小跟在老榆林身旁学习,学的多是医术,但我本人更希望能像个正经的读书人一样,多看些杂书,不求能考取功名,但求多知道些,知道的多了,能让我在外行走的时候,踏实一些。”

老侯爷欣慰的摸摸胡子,眼带欣赏的说:“我还是有几分面子的,虽说不能让你堂堂正正的进白鹿书院读书,但是让人以谁家书童这种身份进去旁听还是可以的。”

听到这里,马菁芸都惊喜了,但是她知道,人是不可以贪心的,她以后还想再泉州行走,不是很想败坏泉州老爷对她的看法。

她救他们的小孙女,在连亦文给了银子后就已经算是两清了。

这之后的救治护理,是另外的价钱,但是,都值不了这么厚重的回礼。

要知道,这个朝代虽说比前朝更开明,在任人为官的标准上大举任用寒门弟子,看着好像选人的条件被放得很低。

但在现在,能够称得上寒门弟子的,首先家里也要有几亩田地的产出保底!

有些甚至家里头还养有耕牛!他们这些有点家底,但又不至于富到穿得起林罗绸缎的,才能够叫做寒门!

在读书人的行列中,也只有他们是以最低标准挤进去的!

她这种,最多算氓!流氓的氓,如果不是老榆林给了她一所栖身的宅子,她就是居无定所,产出不够交税的底层百姓!

但她也没有打算考取功名什么的,就想找点医书或者史书看一下,躬身行了一礼:“谢老爷的好意,但是我这人没什么大的志向,只听师傅说过,不少有用的医书上有不少奇怪的病例和治疗方法记载,

但是这些医书不少都为杏林世家珍藏,作为外人,我们很难能去翻阅,所以只有多走路,多给人看病,才能见到一些听都没听说过的疑难杂症,

从小我就被师傅的这番话勾起了好奇心,现在想要进府翻看书籍,也是为了精进自己的医术,对于白鹿书院,真的不敢肖想。”

老侯爷这回是真的畅快了,摸着自己的山羊胡笑呵呵的说道:“好小子,这还不算有志气?既然你需要,老夫不仅可以让你天天进书房看书,还愿意花重金请别州内有名的老大夫过来和你切磋交流。”

马菁芸很是惊喜,但还是坚决的摇了摇头:“以后有缘分的时候,也许我会离开泉州,去当个云游铃医,到时候我自会求上门去,我相信凭借我自己的本事也能从他们处学到东西!”

现在的大夫外出看诊的时候,一般都是不吆喝的,嗓子顶不住。

但这样很多人就不知道自己村里来了大夫。

所以有不少大夫在云游行医的时候,都会给自己系上一串铃铛,边走边有清脆的铃声传出。

这样不仅自己在翻山越岭的时候,不会被寂静的山野吓到,周围的百姓也知道有大夫从自家旁边路过,有需要的就会寻着铃声而来。

老侯爷看着还没到他肩膀高的少年,挺直背脊,铿锵有力的说出自己以后的志愿,仿佛看见了书院里器宇轩昂、神采奕奕的学子,手握书卷,可以摇曳枫林,也可以俯视沧海!对他就更欣赏了。

两方相谈甚欢,现在的马菁芸,什么推脱的借口都没有了。

加上老侯爷承诺,医治孙女的费用另算,他在府的一天,每个月就给他三十两当俸禄!从来就不嫌钱多扎手的马菁芸很是爽快的就答应了。

到了武府,马菁芸一眼就看出了情况。是伤口护理的不好,感染了,才会导致持续性的低烧。

人发烧后消耗体力,加之生病没胃口,又爱睡觉,在休眠的同时,就会消耗身体的养分,才会导致一直的昏迷不醒。

直接剪掉绷带,细细的用酒把伤口洗干净后,看愈合的情况还可以,起码没有生蛀腐烂什么的。

就是有些地方在不停的化脓出血,渗出了点黄红之物。二话不说,又是一灌蒸馏过后的酒到了上去。

这些酒还是那天给武锦绣进行外科手术时,她才意识到要做的。

现在的酒,不管是纯度还是干净度,其实都是远远达不到能用做消毒水的标准。不然,今天的武锦绣也不会被感染。

但是,之前的她,一直都处于勉强吃饱的状态,有些时候甚至还要勒紧裤腰带才能勉强过活。根本挤不出钱买这些价格昂贵的酒,她快要连酿酒的粮食都要买不起了!

更别说把它们进行蒸馏分离提纯后再用,还是当消毒水一样的哗啦啦的用。

她可以先饿死了,等以后投胎有钱了,再来试一试,如果她还记得的话。

但后面有钱了就不一样了。回去她就开始捣鼓这件事情,目前来说,就捣鼓出了两小蛊,看今天的情形,是要全都用在这里了。

现在看见武锦绣直接被疼醒的模样,她就知道,大概率还是有用的。

两位老人家见孙女疼的眼睛倏然睁开,又缓缓的闭了回去。很是心疼,想让小神医别倒了,让绣娘缓缓,就见小神医用他们从未闻过的烈酒洗出的腌臜之物后,伤口都泛起了白色。

年轻时常年受伤的老侯爷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预示着小孙女的伤口终于开始好转了。既然如此,他拍了拍老妻,示意她一起闭嘴,老妻一向以侯爷的意思为准,自然而然也就把话语都给咽了下去。

马菁芸给武锦绣处理好伤口后,细细的敷上她独调的金疮药。

配方是从老榆林处继承来的,经过她的改造后,能够迅速止血的同时去腐生机,不仅比街边庸医用锅灰掺面粉,做出来的药粉有用的多,还比很多医馆内常用的要好的多。

这个世界有点不讲究科学。当初她见老榆林给人治疗刀伤、剑伤的时候,都是把金疮药像撒盐一样,不要钱的就撒上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