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漫天堂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禁漫天堂小说 > 坐等我家夫郎上岸 > 第112章 闯州府19

第112章 闯州府1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兰竺县,安平坊,状元铺。

离八月半近了,吴煦想走的心愈发迫切,他着急回家过节呢,团圆的日子,怎好不在。

赶路要八九天,他们商量了下,答谢宴定在八月初五,六日一早走。

县城这边贵客都拜访过,陶匠、玻璃匠人铺子是吴煦和二毛一道去的,除了告别宴的事,他们还就后续生意洽商一番。

陶匠那好说,无非府城路远,包装上需费心,得小心磕碰,缝隙处要填碎布头,车上要铺稻草,如此,就要增加成本,价钱又重新谈了谈。品类暂同县城里一样,定期要上新,按吴煦画的样稿来。安平坊的状元铺应季新品仍要出,他或二毛总会回一个,届时把陶瓷品的粗稿带来就行。

玻璃匠人原是做琉璃的,乃林氏商行长期合作的熟人,据说玻璃制法起初是赵大人给的方子,又出钱投给琉璃工匠去研究,现今他两样都精通,每月给林氏商行出货。

此前吴煦要的少,人也不嫌,给的是商行的一样折扣价。

而今吴煦和他谈了长久生意,想多定些玻璃杯,做高端款饮子,卖给府城的殷实人家。高门大户的,定不喜旁人用过的,玻璃杯不再讲回收。是以,他想工匠多设计些漂亮款式,比如能在玻璃杯上印状元猫图案或鸡汤文字,人家喝完饮子,杯子还能继续使,当插花瓶也成,一举多得。

普通花样的,玻璃匠人应下了,他们商定价格便签了契书,有图案和文字的,匠人道他先试试,做出来再定。

县里这两头定下,他们就要回村和李守才商量竹筒和木制品的事。还有张管事那头,府城路远,果子运去不新鲜便不要了,茶包等物可在府城商行直接买,眼下要谈的只有请商队运货一事。

吴煦、二毛俩人在后院打包带回村的礼,以及镇上梅少爷、大吴老板、木匠和孙掌柜他们的礼盒。

二毛算着账,心里不安稳,“货运成本太高,陶瓷和玻璃易碎,挣不着钱可怎么办?”

吴煦不是没想过,可府城连阿父都谈不上路子熟,他们挣的就是巧思,轻易不好找那边的匠人合作。

“先这样吧,试试看,后面视情况再做变动。府城人钱多冤大头多,我们成本虽上去了,价也得喊高一两倍不是?反正在那些富贵老爷眼里,一两银子都是洒洒水啦。”

他俩要走,二毛娘就来了铺子做事。

马上晌午了,饭做一半,他俩说要回村。她喊他们吃了饭再走,吴煦不依,上车就催促二毛,回一句“镇上吃”就赶车跑。

到了镇上,他们随意找了家面馆喝牛肉汤,一人一个牛肉饼。

二毛忍不住念叨,“不是,也不差这会吧?不都定好日子了,急哄哄的。”

吴煦不跟他掰扯旁的,囫囵两口吃下牛肉饼,喝了口汤顺下去,“事多,万一没赶上呢?十五早上到跟晚上到都不是一个滋味!”

也是,吴煦是赶回去过节的,二毛则是团圆日跟家人不在一处,心情不一样。

他想说要不你先走,自己过了中秋再出发。

吴煦看出他心思,“一道走,这趟没商队的人,谁能保证不会再有土匪了?狗子说的不错,你再勇武都是个哥儿,如今我是你正经大哥了,哪有任你涉险的道理?我俩都一家了,在你嫂子娘家怎么不算团圆?”

“成吧。”二毛抓紧吃饼,也着急起来。

吃完,他们分头行动,吴煦去找梅少爷和大吴老板,二毛去找木匠跟孙掌柜、英哥儿。

木匠那头,因着李守才会木工了,府城的铺子便不用他供货,他照常给英哥儿和狗子出货即可。

大吴老板的落雁轩,供的是帕子、抱枕和棉花娃娃之类,不怕路上坏了,故而价钱不变,仅加大了供货量。

到了梅家,梅少爷接过礼盒尚来不及高兴,就听说吴煦要走,在距离比县城还远的府城,好一通嚷嚷,弄出了生离死别的架势,被他阿姐听到出门训了顿,说他光长年岁不见稳重,又邀吴煦进门喝茶。

吴煦婉拒了,递了帖子便告辞。

二毛这边,孙掌柜和英哥儿他们听说状元铺要开去府城,皆是道喜。

英哥儿还悄摸摸将二毛拉到旁边,说自个有了,偏二毛是个愣子,听不出,问他有什么,是不新出了膏脂。

鱼哥儿都笑话他,捧着肚子乐,笑够了才替害羞的柳寒英解释有了娃娃。

有了喜事,得知师父那还未传信,二毛便拉着英哥儿一道回村。

柳寒英跟公爹知会一声,把摊子托给鱼哥儿就要一起走。

刚过三个月,他本就打算近日传口信报喜的。他没娘家,成亲日林北礼重,当初拜的半吊子师父越处越亲厚,早被他当成了娘家人。

他俩在摊子门口没等多久,吴煦便从旁边巷子出来,招呼二毛上车。

紧赶慢赶的,他们回村天也快暗了。

吴煦脸皮厚,不跟张伯李婶客气,提了县里买的牛羊肉就喊上干爹、三毛,以及李守才的小徒弟一块上庄子吃饭。

因他要同李守才、张管事谈事,晚饭是李婶和李嬷嬷弄的,做了清炖羊肉汤、水煮牛肉,捉了鱼烧干锅鱼片,再炒了几个素菜。

吴煦、二毛在说事,张荞便领着三毛做功课,柳寒英拿着一份茶饼、一壶酒去看师父。

万和苑书房,吴煦几个谈生意。

张管事听说他要聘商队运货,没二话便应下了。商队每月本就要天南海北地走,顺路的多,且隔两三月要往府城送一回货。状元铺想运货,除了第一趟东西多点,后续无非一两辆车,还有二毛跟着费心,事情简单,价格也好说。张管事原都不想收,还是吴煦说在商言商,象征性要了点辛苦费。

至于易碎物,商队人手有经验,驾车缓一些、走得慢一些就行,总比果子好运。只要包装上不出错,仔细填满空隙,路上没有大的动静颠簸,不成问题。

李守才这边,竹筒也不打算回收了。吴煦让他做成系列,状元猫、读书狗、摘月兔和锦鲤抱喜各做一套,每套六款,依着不同动物神态,每只配了不同文字,吴煦画好手稿了,眼下便交给他,他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这基础上发挥。另外,十二生肖也可做一套。

吴煦的想法是,既不回收,客人买回去就能二次利用,竹筒虽不像玻璃杯,洗净后还能装其他吃喝,但笔筒、花瓶总可以使的。

做同系列的不同款式,客人或许就会愿意凑一套,谁家凑上一套,拿盖满章的纸片到状元铺,再买饮子还能给优惠价。

木工活做的是摆件和文具,吴煦就不提供思路了,让干爹凭手感只管雕,他都收。

李守才听罢,都觉得好,就是不放心二毛。这孩子自小爱做生意,到了年纪也不说相看的事,心思全在状元铺了。说两句要烦,问就是恋爱脑可怕,会被骗身骗心,后半生凄惨,也不知哪道听途说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故事。

对此,蒙在鼓里、不清楚二毛和他娘闺房话的吴煦深藏功与名。

眼下,自家哥儿要跑那么远做生意,李守才既有对二毛出行安危的担心,也有愁他年纪大了不好嫁的成分。

跟二毛说不通,李守才就拉着吴煦手,把哥儿交托给他,让他这个大哥多看顾,若有实诚的人家,请柳家人出面说和说和。

二毛不爱听,见他扯开话头说远了,就要去灶屋帮李婶。

李守才便喊住他,把小徒弟喊到跟前,要他们一道带走。

小徒弟王茂是个孤儿,三岁爹娘出意外去了,亲族里踢皮球不愿养,在王家村吃百家饭长大的。

后来,在山上摘野果填肚子,碰上了拄着拐在竹林的李守才。不知打哪知道李守才的手艺,求到他门前数次想拜师学手艺。他喊三毛去偷偷观察这孩子品行,是个知恩的,便收了。

如今两年过去,王茂身后没双亲倚仗,人聪明,肯吃苦,手艺学得不错,活也很细致。

“这孩子可怜,今岁十五,是个半大小伙了,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替他谋个前程,跟着你们去府城做活。寻常竹筒、简单的木活,他都能做,再精巧的,就要靠他自己琢磨了。你们卖饮子量大,小茂在那边直接做了就能用,不怕我这头量跟不上。”

“成。”新店开业正缺人手,吴煦哪有不应的。

事情说定,李莹英晚膳也做得差不多了,众人入席吃一顿,好好聚一聚。

翌日一早,吴煦、二毛又赶回县城,顺道把柳寒英送回状元摊。

等到八月初五晚,吴煦包下林氏酒楼,亲朋好友、大小熟客共聚一堂,参加告别答谢宴。

吴煦还请了人唱曲助兴,门口放了两串鞭炮,云朵小摊也推来了,过路人对上对子都能免费讨杯饮子喝。

开席前,吴煦在二楼楼梯上敬酒,感谢诸位长久以来的捧场,望他们继续多照应状元铺,着重跟他们介绍了三掌柜冯睿达。

狗子见状也说了两句客套话。

他们再依次和客人们敬酒,二毛不喝酒,端着茶和饮子敬状元铺的小客人们。

小书生们安排了小孩桌,不跟大人一起。二毛过来挨个敬饮子,他们自觉有被当成大人对待,都很高兴,挺直了身板站起,脆生生地道喜,似模似样地学大人祝二毛老板生意兴隆。

隔壁桌是慈济院的孩子们,挨个给二毛念诗、背成语,既是祝福,也意在展示,大家都有在好好读书,没谁掉队。

小客人们听了,好胜心起,也开始作诗。有胆大活泼的,还要走到栏杆边上请楼下的吴老板评好坏,吓得二毛忙把人拉回座位。

吴煦上楼三令五申不能扒栏杆,再给点评诗词,他哪懂好坏,年岁小的还能评两句,年纪大点的,作篇好诗,他就犯了难,还得靠张荞出面解围。

在吴煦看来,能作诗就算厉害,打油诗都好,故此,谁背诗念诗都给送份小礼物,更激起了孩子们的斗志。

一时间,楼上楼下都是孩子们念诗的声音,酒楼外面路过的都称奇,亦有人暗道状元铺不愧为状元铺,果真有催人向上的能耐不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