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漫天堂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禁漫天堂小说 > 带着灵泉回村种药 > 第25章 开店铺

第25章 开店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乌桃知道顾令说的有道理,但现在不行,不是她不愿意,而是,“还没有扩大种植规模,后续到底有多少人愿意种药也不好说,跟方老和九安堂的合作其实很随意的,我们产出多少他们就要多少,价格也都是尽量往高处抬,你们顾家……说实话,我了解过的,只是先前不清楚顾家和张清让还有亲戚关系,抛开这个不谈,据我所知,顾家在价格方面都压得很低,如果合作,这个价格我没法跟村里人交代,毕竟有方老和九安堂的高价在前,你们压太低会让村里人觉得吃亏,不肯卖的。”

以为是走一趟亲戚,会一下朋友,没想到还有这个局等着自己,乌桃也没心理准备,不过该说的还是要说清楚。

张清让还是第一次听到乌桃一口气说这么长的话,不由得惊讶,说到底还是自己考虑不周,只想着让乌桃见见这些人,好为乌家庄往后的发展扩人脉,却忽略了某些利益关联,确实是她的问题。

她截住话头:“桃桃说的也有道理,她在村里生活,就不能不顾及这些,合作的事不如等过一两年种植规模上来了再看,现在先不急,如果那边需要,不防先从方老先生手上买一批药材。”

顾令苦笑着摇头,“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方老手上的都是抢手货,保命的东西,谁也不嫌多,哪怕自己用不上,拿去送人情走关系也好。”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帮自家侄女是一回事,其他人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张清让也是有自己的私心和考量的,乌家庄的药材种植将作为桂区的重点发展项目,这锅肥水可不能流外人田里去。

她是桂区的官,总不能帮外人撬自家的墙角。

乌桃说完自己的就不再搭话了,看桌上的东西已经消耗的七七八八,两个老头也酒意上头,被自家小辈劝去休息,其余人闲聊了会儿,就差不多散了。

带来的土货山货,除了烹饪起来比较麻烦、不能直接吃的,像酱牛肉、风干兔、果干、鱼、瓜菜这些已经吃完了,那些人走的时候还顺带,反正就住隔壁,又不怕被外人看见。

乌桃也是要走,张清让送她到门口,张清泽也跟出来,非说要和乌桃谈生意。

“你能不能别胡闹。”张清让警告道。

“我才不是胡闹,桃桃姐,你专门弄个果干零食铺吧,我班上的同学都喜欢吃,就是买不到,要不让我代购也行,我拿一成,其他都归你。”

张清泽觉得自己的提议很好,下一秒就被老姐敲脑门,“你省省吧,我们大人还排队等着呢,哪轮得到你们这帮小屁孩。”

“这个倒是可以考虑,”乌桃看这姐弟俩打打闹闹挺好玩的,她要是也有个亲弟弟或者妹妹就好了,“本来我也计划开个专门卖乌家庄土特产的线上店铺,以集体的名义,不过这事要回去跟村里人商量。”

“你忙得过来?”

“招人呗。”

“你有计划就好,不过也别太累着自己。”

“嗯。”

跟姐弟俩到了别,乌桃开车回表叔家。

折腾一天,她也累了,洗完澡就睡下。

第二天吃过早饭,和两家人一起出门逛了逛,给李水琴买了几件秋冬换穿的衣服,又在海底捞吃了一顿,下午她就差不多该回去了。

上到老下到小都舍不得乌桃,尤其几个小的,抱着她一个劲说:“表姑/姨妈,记得常来看我们,要带好吃的哦,等我们放寒假就回去陪你过年。”

他们爸妈在旁边说:“就惦记着吃。”

表叔和表姑叮嘱乌桃开车注意安全,又塞了红包、礼品什么的,才肯放她走。

张清让本来说要过来送,临时有个重要会议,就不能亲自来送了,其他人代她去送也不合适,怕乌桃有心理负担,就只好让张清泽过去。

快到高速路口的收费站,乌桃停下车,“我都跟她不用送的,怎么还麻烦你跑一趟。”

家里司机把张清泽送到这,还有张家给的回礼,特别多,跟表叔表姑的一起,再次把后座和后备箱堆满。

“不麻烦,等放假了我还想去桃桃姐家玩呢,这些都是我爷爷还有爸妈让拿过来的,这两箱是姐姐的。”张清泽指着东西说道。

“替我谢谢你家人,也欢迎你来我家,到时候给你做好吃的。”

来的时候带一车,回去的时候也没有空车,乌桃是临近傍晚才到家,李水琴已经在煮饭了,在山脚下就能看到袅袅炊烟。

一只耳狂奔出去接人,尾巴摇的跟螺旋桨似的,兴奋的围着乌桃打转。

“哎哟,怎么这么多东西啊,你又乱花钱,家里又不缺,买干嘛呀。”看到车上的礼盒,李水琴以为是乌桃买的。

乌桃抱着东西进屋,“有些是表叔表姑送的,剩下的是张清让,我也说不要,她们非要给,就只能带回来了。”

李水琴这才没再说什么。

中午在省城吃了顿火锅,乌桃这会早饿了,放好东西又把车子开进车库就洗洗手准备吃饭。

今天的晚饭李水琴做的是猪肉丸子山菜汤、牛腩腐竹煲、清炒藕片。

村里有位阿叔很会做猪肉丸,就拇指大小,肉质紧实有弹性,打汤最好,山菜其实就是山上野生的苦麦菜,单吃又苦又涩,但和猪肉丸一起滚汤就别有一番风味,本地人办酒席也经常做这道汤。

牛腩也是村里伯爷送的,腐竹是乌桃的舅舅昨天拿过来的,他们村有人专门做豆制品,腐竹、豆干、千张、豆皮都有。

莲藕是镇上放周末回来的学生去挖的,现在正是吃藕的季节,粉的脆的都有,村里人嫌麻烦,都不想挖,就这些孩子爱玩,一大帮人去捣鼓荷塘。

外面再多美味佳肴,也还是家里的饭最好吃,乌桃破天荒比以往多吃了一碗饭,汤也喝干净了,就剩下一些牛腩,她家很少会留剩饭剩菜到明天,吃不完的基本都拌了喂猫喂狗。

她不在家的这两天,李水琴自己也没有干其他事,倒是先前黄琼说的那几个小媳妇来过,问乌桃什么时候去看山地,黄琼都已经开始种第二批药材了,她们不能落后啊。

“我看她们挺着急的,就跟她们说了明天上午过去看,旧村坪也不远,从村河石桥过去会快点,小时候也带你去过几次,你要不记得路了我明天和你一块去。”

乌桃想了想,“那就一块去吧,你顺便问一下表姑要不要也种点,比她种菜种玉米挣钱。”

她也知道这个表姑过的挺不容易的,前几年是老公在家带孩子,她出去打工,现在换过来了,可她老公也没挣着几个钱,她一个人又要带孩子又种了很多水稻田,很辛苦。

“那我问问,”李水琴想起来说,“这两天好多人问呢,我不知道你怎么打算的,就没敢应。”

“嗯。”

乌桃洗漱出来就上楼休息了,吃饱喝足的大师趴在窗台上舔爪子,时不时抬起肥肥的脑袋冲她喵一声。

微信上好多消息,她挑紧要的回。

张清让:“到家报平安。”

“到了,刚洗完澡。”

“要睡了?”

“还没。”

“还得再谢谢你送来这么多东西。”

“你已经谢过了,不用再说,而且那也没什么,就是一些土货山货。”

“还是要谢的,我家里人很喜欢吃,今天早上老爷子还特意让阿姨给煮了一大碗米粉,他以前胃口没这么好,身体也时好时坏,现在是吃什么都香,尤其爱吃你家的土特产。”

张清让一点都没有夸张,为维护爷爷退休老干部的形象她还含蓄了,她不能跟乌桃说爷爷把剩下的东西都贴上名字锁起来了吧,多丟人,为了口吃的。

不过,也确实好吃,还是那种说不来、无法形容的好吃。

昨晚见识过,乌桃能想象那个画面,不由低笑出声:“老爷子喜欢吃什么你跟我说,别的没有,瓜果蔬菜我家还是有的。”

说不定以后真的有很多事需要张清让帮忙,不管怎么样这层关系总要维持,成年人哪有那么多的感情用事,先把事业搞起来再说,至于爱情……就顺其自然吧。

“哈哈哈,那我以后就不客气了,往后我家吃的菜啊肉啊就从你家订购。”

逐渐熟悉后,两人说话也随意也很多。

乌桃也跟着笑:“欢迎。”

明天彼此都有事要忙,就没有聊很晚,互相到了晚安就睡了。

早上,乌桃在一阵阵鸟鸣中醒来。

也奇怪,都要入秋了这些小鸟也没有南迁,往年这个时候都已经成群结队起飞了。

李水琴做了蒸鸡蛋和枸杞红枣豆浆,吃过简单的早饭,乌桃就挎个竹篮去外面捡鸭蛋和鸡蛋。

家里养了好几种鸭子,白色羽毛的北京鸭、嘴部有红色肉瘤的番鸭、还有本地人最喜欢养的高邮鸭和巢湖鸭,也有专门生蛋的蛋鸭,个头比肉鸭要小一圈,挺瘦的,喂不胖,但很能下蛋。

鸡鸭都是散养,除了那几只老母鸡有专门的窝下蛋,其他的都是自己找地方,有的干脆就地下了,嗑碎都是常有的事。

鸡/鸭蛋都有青皮,也有软皮蛋,这种就单独留出来炒着吃,不做其他了,之前给亲戚朋友送了点咸鸭蛋,都说好吃,乌桃打算再腌几瓮。

捡蛋路过生姜地,一只耳又在周边新刨出几个老鼠洞,乌桃看着地里长势奇好的生姜,突然有了主意。

村里有不少人种姜,吃不完,又卖不了多少钱,不如做成姜糖挂到网上去卖,线上店铺也不用等明年了,今年就筹办起来,不过这事还要先跟乌夏林商量,不能一下子搞,得找几户带头才管用。

乌桃想着还早,不用着急去旧村坪,结果蛋捡到一半,黄琼就领着几个小媳妇来了。

“你们怎么来了?我还想等会下去找你们的。”她提着一篮鸡鸭蛋。

黄琼笑道:“她们着急,我就带她们上来了,还有多少没捡?我们帮你。”

“已经捡完了,拿回家就跟你们去,我妈也一起。”

“琴婶也来?那好啊。”

那个地方之所以叫旧村坪是因为那原来是乌家庄生长队的养殖场,乌桃的爷爷就被分配到这养过猪。

老一辈以前也是集中在这附近建房子生活,后来改/革/开/放,土地又重新分配过,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在外圈建房子,搬离了旧村坪,久而久之,这一片就成了闲置的沙土地。

在乌桃看来,旧村坪的地理位置很好,背靠山岭,村河围绕,河对岸就是村路,在这里种菜、种玉米和红薯都长的特别好。

很多人都是跟着来看热闹的,不知道乌桃像个风水先生似的一会看河水一会挖沙土是干什么用,想种药的那几户离她最近,一边看一边听她说。

“沙参、玉竹、白术、黄芪、百合和贝母都能种,这几样需求量挺大,价格也不低,种子和幼苗我都有,你们如果想要种,可以先选一块地实验。”她没有一下子把话说死,给了对方考虑的空间。

看都看过了,哪有白看的道理,几户人经过一番商量,就决定按乌桃说的,找一块最好的地先种,要是有得赚,明年就扩大规模。

一直没插话的乌夏林提醒道:“种子和幼苗你们就从桃桃这里买,不要去外面瞎搞,种不活了又赖人。”

之所以说这个话,是因为有些村民自己跑去外面卖种子,回来撒一地,结果一棵都没有长出来,白浪费钱。

“我们都让桃桃来看地了,肯定是从桃桃这里买啊,外面那些人哪信得过啊。”

她们在这边说,李水琴也在那边和乌桃的表姑说,“你家离旧村坪又不远,就跟着她们种一点,回头让桃桃帮你卖,比你种玉米要好。”

“我又不会种药,能行吗?”

“哎呀,你不会可以问桃桃啊,她懂,你看黄琼不也种的挺好。”

“黄琼本来就比我厉害,听说她现在都开始种第二批了。”

黄琼家也是在附近,乌桃平时很少来村里,黄琼想着今天机会难得,就好说歹说让乌桃上她家吃饭,她已经提前回去跟公婆准备了。

看过沙地,定下几时开耕种药,乌桃的任务也暂时完成,被众人领着去黄琼家吃午饭,同来的还有乌夏林和几个村干部,这对向来门庭冷清的黄琼家来说是大好事,很有面。

乌桃有事要和乌夏林商量,关于土特产店铺的,光是她手上那些“回头客”预订的数量就不少,靠她家是供应不上的,不如分出去让村里人也跟着赚。

黄琼家是老房子,席面就摆在客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