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嘉禧已经四岁了,做为官家年近半百才得的女儿还是唯一一个女儿嘉禧可谓是受尽宠爱,但前提是李贤妃母女不出现在刘皇后母子面前。
除夕夜,官家带着后宫仅有的几个妃嫔和一双儿女到水榭上看烟花,官家感叹:“过了年太子也十一了,连惠国也五岁了,出了正月就给惠国挑几个读过书的宫女教她识字,等大些了再让她读书。”
刘皇后福身:“是,臣妾明日就去安排。”
出来看烟花已经许久了,嘉禧挨不住饿靠在李贤妃怀中:“姐姐,我饿了。”
李贤妃忙拿出准备好的点心给嘉禧,小孩子饭量小吃饭的时候吃的不多,但过了一会儿就会饿,李贤妃便随身带着点心。
嘉禧捻起一颗梅子放入口中,李贤妃给嘉禧做的梅子是特意去过核的,一颗梅子下肚便感觉有一道炽热的目光盯着自己,一抬头便看到太子咽了咽口水,他是皇储,衣食住行都要仔细谨慎,像这种小食鲜少可以吃到。
嘉禧拿起一块点心递了过去:“六哥,姐姐做的点心可好吃了,这些点心都是用药材腌制过的,和别的点心不一样。”
太子看了看帝后便低下了头,李贤妃忙抱住嘉禧:“嘉禧乖,嘉禧都没有洗手怎么可以给别人拿东西呢,嘉禧自己吃就好了。”
嘉禧听此便放下了手,官家沉默片刻后道:“无妨,嘉禧吃得太子也吃得,太子若是想吃便同妹妹一起吃吧。”
太子的眼睛亮了亮:“谢爹爹。”
官家闻言摆手,太子便凑过来与嘉禧一起吃着点心,李贤妃惴惴不安的看着帝后。
果然,出了正月雷允恭便过来传旨,李贤妃命人相迎,口中却呢喃道:“该来的总会来的。”
雷允恭入殿后道:“娘子,官家说诸姊妹尚在人世者唯有三人,建国长公主入道、鄂国长公主膝下有二子,唯有福国长公主成婚多年尚无子嗣,官家的意思是让福国长公主抚养惠国公主,最好今儿个就搬过去。”
官家忌惮李贤妃竟到了如此地步,不过是除夕夜的几颗梅子竟然要将母子三人分离,当真是狠心。
李贤妃福身称是,转身便吩咐宫女给嘉禧收拾东西:“雷先生,崔氏是公主的乳母,可否让崔氏同公主一起过去。”
雷允恭笑道:“这是自然。”
当天下午嘉禧便到了福国长公主府,福国长公主成婚多年未有子嗣,又不许丈夫纳妾生子,故而福国长公主府一直都是冷冷清清的,福国长公主对于这个小侄女也是真心喜爱,一入府便裁了几身新衣服给嘉禧,又把自己贴身的侍女海棠给了嘉禧。
最为回报嘉禧给了她一个孩子,嘉禧入福国长公主府两个月对年没有身孕的福国长公主怀孕了,要知道福国长公主如今都三十五了居然还能有孕,若说从前福国长公主对嘉禧有七分真心,那如今便有十分真心了,对于福国长公主有孕一事官家很是惊讶。
天禧四年十二月,福国长公主诞下一子取名柴承宇。
宋朝大事小事都要办宫宴,故而嘉禧与生母可以时常相见,太子对此愧疚的不行只以为嘉禧是因为他的缘故才被送出宫去,嘉禧只是笑笑不说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他今日只是这般待来日得知李贤妃是他的亲生母亲,嘉禧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妹妹还不知要怎么愧疚和补偿呢。
自嘉禧入公主府不久福国公主便发现嘉禧聪慧异常,从内庭要了一位善诗书的女官到公主府给嘉禧启蒙。
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这些书早在魏女官入公主府当月便读了,后又是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赋,自今年年初魏女官便开始教嘉禧《诗经》,到现在已经学了三十篇。
太子的夫子晏殊曾赞,惠国公主敏而好学,福慧双修。
今日起床后崔嬷嬷便说长公主今日有课要来叫公主今日先不去读书了,嘉禧梳洗好后便去了前厅,前厅此时已经有几位夫人和几个与嘉禧差不多大的女孩了。
嘉禧入内后众夫人与小姐给嘉禧行礼,嘉禧免礼后疑惑的问:“姑母,这几位是?”
福国长公主将嘉禧招到身前道:“我们嘉禧如今也七岁了,宗室之中也没有与你年纪相仿的郡主县主,姑母便从大臣家中挑了几个女孩陪你读书玩耍。”
福国长公主话落几个女孩便福身行礼:“臣女见过惠国公主。”
嘉禧示意几人免礼,嘉禧是官家唯一女儿,太子唯一的姊妹,能做嘉禧的伴读是许多人家求之不得的。
几人在福国长公主的示意下一一上前
“臣女秦月柔,大中祥符六年生人,家父东昌伯。”
“臣女秦月婉,天禧元年生人,家父东昌伯。”
“臣女吕雪柔,大中祥符七年生人,家父知制诰。”
“臣女晏清素,大中祥符六年生人,家父太子左庶子。”
“臣女薛清如,大中祥符六年生人,家父延州知州。”
“臣女薛幼溪,大中祥符九年生人,家父延州知州。”
“臣女薛玉湖,天禧三年生人,家父延州知州。”
“臣女王若与,大中祥符九年生人,家父枢密院守阙书令史。”
“臣女王若弗,天禧二年生人,家父枢密院守阙书令史。”
日后我父亲配享太庙的王家姐妹如今是几人中最不起眼的。
福国长公主留着众夫人说话,嘉禧带着一群小姐们去了花园,也是此行叫嘉禧确认了伴读人选。
晚些时候福国长公主问嘉禧:“嘉禧,你喜欢哪几个?”
嘉禧想了想:“秦氏月柔,吕氏雪柔,晏氏清素,薛氏玉湖,王氏若弗。”
福国长公主有些疑惑:“为何是这几个,旁人也就罢了,可王家姐妹我瞧着那姐姐更会说些。”
嘉禧摇摇头:“王氏长女被父母宠坏了,既不想当伴读阿谀讨好,又不想失了伴读这个可以提高身份的事儿,寻常人家都是偏心小的,可这王家确是哥哥妹妹要让着这个王大姑娘,方才谈话间知道了王大人不久就要去外地任职了,王夫人和王大姑娘肯定要一起的,这二姑娘就要寄养在叔叔婶婶了,嘉禧也是养在姑姑家,便帮一帮她吧。”
福国长公主叹了口气:“好,就依你。”
嘉禧点点头:“至于剩下的几个,东昌伯府的女儿是这些人中唯一一个勋爵的女儿,秦大姑娘是长姐,长幼有序,应当选她。吕夷简出身东莱吕氏,他又得爹爹器重,又与中宫走的近,假以时日定会拜相,吕氏是她的长女也是如今唯一的女儿,选她也是与吕夷简与东莱吕氏交好。晏殊是太子的夫子,日后必定会得太子器重,晏氏必须选。薛家的三个女儿都不错,这四姑娘却隐约有些瞧不起庶出的五姑娘,五姑娘只敢与三姑娘一起。”
福国长公主点点头吩咐侍女:“去回禀娘娘,惠国公主选东昌伯之女秦月柔,知制诰之女吕雪柔,太子左庶子之女晏清素,延州知州薛奎之女薛玉湖,枢密院守阙书令史之女王若弗为伴读。”
官家那边下了旨给福国长公主府派了一个女夫子教导几人,福国长公主也命人将嘉禧旁边的几处院子收拾出来供伴读居住。
等女孩们都入府了女夫子也开始授课了,一来女孩们年纪都还小,二来女子也不必同男子一般寒川苦读考取功名,故而夫子教的是《诗经》《楚辞》与一些唐朝诗人所写的诗词,至于男子所学的四书五经偶尔涉猎一下即可,夫子说男人的书读的多了脑子就迂腐了,从前在寻常不过的事情到了他们口中便成了不可行之事,夫子也不许她们读女戒之类的书,夫子说男子与女子并无不同,缘何女子要卑微一生,那些男人不叫女子读书却叫她们学习《女则》《女训》《女戒》就是想一辈子控制女子,这就好比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却要从一而终。
夫人的思想让一众贵女愣在原地,她们从未如此想过……
但遗憾的是这个夫子不到一年便不见了,嘉禧心中有猜想,但也有问过福国长公主,嘉禧还记得福国长公主当时的话:“她的想法是为了女子好,但她触犯的是男子的利益,触犯的是一千多年的王权的利益,她是一个好姑娘却生错了时代。”
是啊,在新颖的想法如何能同男权做斗争,也许有许多人有过想法,但在时间的推移下也会慢慢被同化,成为王朝千千万万的女子的一个,武后都那般了,更何况一个普通人,世家大族的女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从小教导的,若是突然变了那会被认为是邪祟上身,在这个王朝里为人不易,为女子更是不易。
嘉禧不知道那位夫子是生是死,但大约不会好了,挑唆公主与大宋贵女的罪名应当不会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