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鹤同金钏儿迅速订了亲,又择了八月成亲的日子,这事便这般悄无声息过了。
贾琈只觉得可怕和悲凉,但他一人也做不了什么,便送了许多礼物给引鹤,继续读书写文章。
倒是先前让贾芸做的风扇都做出来了,永昌公主听说是贾琈让做的,写信同他商议卖机械表的店一同卖。
贾琈只回信说这事自己管不着,永昌直咬牙当时没选宝钗做侍读,又下帖邀请贾家薛家女眷赏花。
没想除了宝钗,这些女子也各有所长,且不像王熙凤那样虽有能力,但心肠太狠,便不时同几人通信,下帖请来办诗会。
众姐妹同永昌交好后,不觉被她的思想影响,都觉得那些男子那般不堪还能出去建功立业,自己却被关在深宅后院太过不公。
尤其是探春,同公主简直一见如故,相识两月便开始同公主府的人学习。
贾母等人见她和公主交好,不疑有他,还鼓励其他人一同去公主府,只有宝玉觉得黛玉越来越忙,没时间关心自己,很是失落。
七月底,皇上点了贾政为学差,贾政奉旨,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
府里皆忙着打点贾政行程事务,贾琈来约宝玉同去引鹤婚礼。
宝玉一直觉得女儿嫁了人没多久就变成了死鱼眼珠,只叹息金钏儿好好一个女孩也要被污染了,且王夫人早便嘱咐不许去,遂只说不去。
贾琈觉得这事就是他不知检点惹出来的,现在还这样说,骂了他几句,自去了。
参加完婚礼,又陪着闹了洞房,给引鹤放了几天婚假方回府。
第二日,又同贾珠等人送行贾政,依旧回园内。
宝玉见父亲走了,便想好好玩玩,但姐妹们都有事忙,便磨着贾母将湘云接来。
次日午后,湘云才来,众人知她要来,也都推了事来同她说话。
正聊着,周瑞家的来回凤姐:“刘姥姥要家去,怕晚了赶不上出城。”
凤姐让她住一晚明儿再走。
贾母听了,道:“刘姥姥是谁。”
凤姐忙回明白了,贾母便让请来说话。
一时刘姥姥来了,同贾母闲聊几句,贾母便说既认了亲,住一两天再回去。
凤姐见贾母喜欢,忙留刘姥姥多住几天,刘姥姥知情识趣,忙搜罗些乡村野事讲给贾母听,正合了贾母心意。
晚间,刘姥姥去凤姐处吃饭。
宝玉及众姐妹从未听过这些故事,在贾母处用过饭后便在这等着,贾琈不是很感兴趣,便回屋读书。
刚进书房,吉祥便来回话:“爷,今日刘姥姥先去了我家寻我,说是这两年虽比前几年风雨顺了些,但收成没之前多,想讨些种子去。”
贾琈这几年再稻香村是有继续试验的,但产量高的不敢往外拿,只能培育些口味好的精品供贾母及姐妹们吃,但刘姥姥一家当时确实帮了许多,这几年也没流露出只言片语。
贾琈想了想,道:“你找人告诉刘姥姥一声,就说我知道了,让她多等几日,这几日不行的话,你冬日回家时带点去,只是她得咬死了是自家的。”
“是。”
正说着,只见贾府南院马棚处有火光,忙使人去问,一丫鬟来回:“马棚不小心走了水,已经灭了,老太太让三爷安心读书,不必过去。”
贾琈使人去问候贾母,心内叹息一声,府里这几年越来越不行,如今已经松散到这个地步了。
次日,贾琈清晨起来便去同探春说今日请众人进园吃饭的事,探春忙安排人打扫落叶,擦洗桌椅。
贾琈来到贾母院里,请贾母道:“昨日老祖宗说刘姥姥带来的瓜菜好吃,我那里的琉璃米正好可以吃了,今儿天气也好,老祖宗要不请刘姥姥进园逛逛,顺便来一桌乡村宴。”
“我就说昨日的米怎么比往日更香甜呢,原是你送了来。”贾母笑着道,“既如此,我们今日便去园里走走。”
“老太太这是在骂我啊。”凤姐儿笑道,“自打琈哥儿给了琉璃米,您的米就没换过。”
“我就是随口说说,你也要呛声。”贾母笑着说了一句。
凤姐赔礼道:“我该打嘴,这新米确实比陈米好吃。”说完,笑着下去安排。
贾母又像刘姥姥道:“姥姥可得尝尝我这孙儿种的米,也不知他怎么种的,就是比外面的滋味醇厚、香甜。”
刘姥姥也笑着捧场:“老太太既这样说了,我可得多吃点。”
“若吃着好吃,便带些家去。”贾母更高兴,“园子里还有果子,今日也尝尝。”
几人正聊着,探春来道:“三哥哥请人怎那么久?我早早收拾了园子,左等右等都不来。”
贾琈笑道:“这可不怪我,我一来就说了,是二嫂嫂非要和老祖宗呛声。”
凤姐已安排好回来,听了笑道:“你昨日不说,近日临门临槛才来请人,还要怪我。”
“你们快别吵了,耽误我们逛园子。”贾母笑着调停,说完带着众人往园子里去。
一时坐着轿子进了园,凤姐、探春等在前安排,贾母带着人从黛玉潇湘馆逛起。
不论走到何处,刘姥姥都各种夸赞,把贾母夸得心花怒放,命惜春将园子里四时的景画下来,惜春不擅这种工笔画,但不好驳回,只得应了下来。
那边探春等人已命人放了船,贾母见了,又邀着刘姥姥上船。
凤姐见了,忙问王夫人早饭摆在哪。
还不待王夫人回话,贾母回头道:“你三妹妹那里就好。”
说罢,领众人上了船,凤姐忙同探春抄近路去秋爽斋摆饭。
在船上又赏了一回景,下了船去了晓翠堂。
东西已经预备齐全,众人都坐了。
刘姥姥人老成精,听了鸳鸯的话在饭桌上扮丑说笑,逗得贾母更加开怀。
趁着贾母高兴,刘姥姥忙道:“哥儿这米吃起来确实不一般,比我们庄子上种了卖给贵人的还好,也不知是什么品种。”
“这个外面可没有。”贾母笑着道,“我前些年胃口不太好,他孝顺,让人用几种水稻研究出来的。”
“子孙这般孝顺,老太太真是有大福气的人。”
“也就他平日让我舒心些。”贾母心中更顺畅,又道,“姥姥若吃着好,待会让他给你些种子,就是怕你们那不好种。”
刘姥姥起身谢了:“托老太太的福我们也能种来新鲜新鲜。”
贾母遂向贾琈道:“若有多的,匀点给姥姥。”
“老祖宗都应下了,我还能没有?”贾琈笑着道。
“你这猴儿。”贾母笑着让人打他,“难不成我还逼你了?”
宝玉忙笑着要去打贾琈。
众人正闹着,忽听外面传来鼓乐之声,贾母问道:“谁家娶亲了?”
王夫人忙回:“是那十二个女孩子在练习吹打呢。”
“既如此,唤进园子来演习。”
凤姐听了,忙吩咐摆条桌,贾母摆手道:“摆在藕香榭的水亭上最好。”
众人皆夸贾母品味好,那里最好。
遂一齐又上了船,至藕香榭。
大家坐定,贾母让吃酒行令,玩闹一通,又听了戏,往栊翠庵吃了茶。
贾母忽觉乏倦,命王夫人和姐妹们招待好薛姨妈,自己往秋爽斋休息。
薛姨妈坐了会也辞出,宝玉等人见王夫人休息了,拉着刘姥姥又游了一通。
晚间,贾母醒了,但白日走得太多,觉得不舒服,回房休息,众人也就散了。
刘姥姥随凤姐出来,道别道:“明日一早定要家去了。”又夸了这些日的见闻。
凤姐听了,开玩笑道:“都是为你,老太太累病了,大姐儿也因在风地吃了块糕发起热来。”
“老太太有年纪的人,不惯劳乏。”刘姥姥忙叹道,“小姐儿应是不大进园子,这种生地小人家原不该去,奶奶仔细是不是撞客了。”
凤姐听了,忙让人念了《玉匣记》,又让人去送了花神,大姐儿果然安稳睡着了。
忙给刘姥姥道谢,又请她给大姐儿取名。
刘姥姥问了生辰,取了‘巧哥儿’这名。
凤姐听了自然欢喜,又让平儿带刘姥姥去打点明日要带的东西。
刘姥姥看了,虽有些焦急没有今日说的那种子,但依旧千恩万谢辞了凤姐儿,回贾母处歇息。
次日,待大夫给贾母看过开了药,王夫人等也来看过走了,刘姥姥方同贾母辞别。
又同鸳鸯出来,鸳鸯给了许多衣物、点心等,只也没种子,刘姥姥不觉有些灰心。
待出来,吉祥正等在角门,笑道:“姥姥可让我好等。”
刘姥姥笑着迎上去:“没想爷在这等着,我们出来得太晚了。”
“您老叫我名字就成。”吉祥笑道,“种子已让人搬上车了,不过有句话要同姥姥说。”
“您说。”
“这种子虽是自家的,但也珍贵,府里也就老太太和小姐们能吃,姥姥拿了去自家种就行,可别送人了。”
刘姥姥听了,知道要求,忙道:“您放心,自是只有自家种,不会给人的。”
“有姥姥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吉祥说完,小厮们也将刘姥姥带回去的东西装好了,便送她上车,自去向贾琈回话。
贾琈知道后,也就丢开这事,依旧看书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