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時,有懷道之流,有詣王夷甫咨疑者。值王昨已語多,小極,不復相酬答,乃謂客曰:“身今少惡,裴逸民亦近在此,君可往問。”
潁川太守髡陳仲弓。客有問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稱‘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傴為恭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慚而退。
吳四姓舊目雲:“張文、朱武、陸忠、顧厚。”
…相关:穿书自救指南计划、关于正常人和沙雕的故事、我的竹马要害我、惊情百日:陆少,你夫人她又开始了、修真界大佬竟是病娇前任、快穿之不问朝夕、凤鸾车gl、言与司合、[末世]当病娇杀人狂是你竹马、长安宫阙
王孝伯道謝公:“濃至。”又曰:“長史虛,劉尹秀,謝公融。”
劉尹每稱王長史雲:“性至通,而自然有節。”
故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厉以礼。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飨食也。所以愧厉之也。诸侯相厉以礼,则外不相侵,内不相陵。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