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玄冬之序,气候微凉却未至凛冽。
状元铺暖冬套装在加急备货中。
同木槿社的合作,除了诗句文章外,吴煦挑选了几份报纸中广为流传的几则故事,以故事中人物为原型,设计Q版形象,有了新的IP人物。
那等子困于家宅的夫郎甲、妇人乙,识文断字,翻身做主,走出自己的大哥儿与大女主人生,或清冷绝艳,或楚楚动人的样貌配上励志鸡汤文字,一经出售便得到了城内哥儿女子的喜爱追捧。
深受重男轻女之害的女娃丙、起早贪黑做活的小哥儿丁,手翻动画重新上市,截取某些漫画场景画在瓷器、布艺或包装等物上,传颂滴水穿石、人定胜天的意志,被百姓视为学习榜样,用以激励自家孩子。
还有富贵人家满腹才情却束手束脚的公子小姐,眼高手低轻视哥儿女娘频频被打脸的无知汉子,各有受众,总有一款得人心。
这些人物形象,搭配附赠的一则则绘声绘色、催人泪下的故事,风靡一时,引得全城男女老少争相购买状元铺产品。
就连北市过路的行商走客,听客栈小二、街头小摊贩们提及,也要特地绕道来买点吃的尝尝迦南府的稀奇货,再买点用的当伴手礼带回家乡。
起初,每日舒哥儿、景哥儿开门,都会被门口挤着的客人们惊到。缓过好几日,他们才渐渐适应这样的忙碌状态。
状元铺生意节节攀升,货品供不应求。
状元楼是拍马不及了。
眼下,铺子里赶制的这批暖冬套装,便是以报社联名合作款产品为主。原先县城状元铺的款式,早就定下去,首批已经在铺子里开卖了。
柳玉瓷趁休沐,兴致大发,打算自己亲手缝一个暖手筒给煦哥哥。
除了吴煦听得心花怒放,暖烘烘的,仿佛已经用上了,把夫郎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其余人皆一副不敢苟同的表情。
方宁和丫丫也在缝。
入冬了,老乞丐的衣裳好单薄,想给他换一身,他也不肯,说是不伦不类,不成样子。
他们就给他拿旧衣缝件披风,做个暖手筒和护膝之类,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受冻。
旁边庆庆坐在小凳上背《三字经》,奶声奶气的,背一段便停下仰头朝小么看去,等柳玉瓷给个赞赏的眼神,知道自己没背错,再接着下一段。
不多时,老乞丐到了。
“咦,小公子还会做绣……”
他傻眼了。本想说看看柳玉瓷的绣活如何,结果,眼前这坨是什么东西?
“活……呃、好雅兴。”属实没话硬夸了。
吴煦见他来了,便去灶屋端饭。晌午吃的竹荪鸡汤面,鸡汤有多的,他往里下三两面,放几只鲜虾馄饨,做碗鸡汤馄饨面,鲜上加鲜。
再烙十来只玉米饼,添了玉米和胡萝卜颗粒,松软香甜,大家一人分一只,剩下给老乞丐包圆。
老乞丐吃得不亦乐乎,边吃还边点评柳玉瓷的绣工。
“你这手艺真是惨不忍睹,得亏是走的科举一道,否则……若说你那手字,好好精进,来日或可价比千金,那你做女工恐怕得倒贴千金方才有人肯买吧?”
“真是没见过比你绣活更差的哥儿,哎,小公子还是老老实实读书罢,莫浪费时间做这等精细活了,不适合你……”
柳玉瓷:“……”
吴煦不乐意了,给他嘴里塞俩玉米饼堵上,“瓷哥儿,别理他们,他们都不懂欣赏。看这对壁虎妈妈和壁虎孩子,丑萌丑萌的,多有特色啊!”
柳玉瓷:“……”
“煦哥哥,那是锦鲤和龙,鱼跃龙门。”
“……”
吴煦和他面面相觑,停顿片刻后,周围爆发一阵大笑,震耳欲聋。
“哈哈哈哈哈……”
柳玉瓷气鼓鼓的,重重地侧身背对老乞丐坐,“我又不给你缝,煦哥哥喜欢就行啦!喏,你的在宁哥哥、丫丫手里呢!”
老乞丐听这意思,竟还有自己的,忙去观察方宁和丫丫的绣工,仔细盯着他俩好好缝,莫把喜鹊绣成乌鸦。
他可不想戴丑东西。
柳玉瓷:“……”也没见你把自己拾掇得多干净体面。
“老伯伯,你不想戴丑东西,为什么偏不肯换掉这身破衣服呢?还有那只破碗。”
老乞丐摇头,“不成不成,那老朽还算乞丐吗?”
吴煦无语,这乞丐是非做不可的吗?
“那就不做乞丐啊!来我家,我天天变着花样的好吃好喝伺候你,你就给我家瓷哥儿传授点本事,其余时间随你想干什么都成。”
“对啊,老人家,就算你不愿接受我跟煦哥哥的帮助,凭你这手好字,以此为生,也不至于沦落为……过这种三餐无定数,生死凭天意的日子啊。”
老乞丐打着哈哈回避,只道做乞丐自在,他就爱当乞丐。
这时,二毛恰好端着一托盘饮子过来给大家尝尝。
“爱当乞丐?老人家,莫非你是江湖中的丐帮长老?我就说阁下气度不凡,不似常人!”
二毛半蹲在老乞丐面前,两眼冒光,“前辈!你在丐帮是几袋长老啊?咦,怎么没看到你的袋子……怪不得前辈来无踪去无影的,这轻功,不愧是高手啊!我知道,你们的秘密据点肯定秘密,我不问,我就想请教下,前辈能不能教我两招啊?……”
他兀自喋喋不休,砸了一连串问题,把老乞丐整的满头问号。
什么丐帮?
几袋?乞丐还发袋子吗?
碗不行吗?
高手、轻功又怎么回事?
老乞丐神情呆滞,只在听到秘密据点时眉头一跳,又很快掩饰过去。
吴煦把吵吵嚷嚷的二毛拉开,赶他回前头,“你看看老人家这身子骨,风吹要倒,像个习武之人吗?还丐帮长老,你怎不说地主老爷体验生活呢!快走快走,少看点话本!”
“哼,那不是你自己讲的吗?丐帮洪七公,降龙十八掌,华山论剑!”
“所以你也知道是话本呐。”
等二毛离开,小院恢复安静,老乞丐催促方宁和丫丫继续手上的绣活。
方宁停下了,且拦着丫丫不让绣了。
老乞丐瞟一眼方宁,什么意思?
方宁用最温柔的语气说在老乞丐听来最狠心的话,“我们不绣了,哪有要饭的穿这么好的披风,用这么暖和的暖手筒,不合适。”
老乞丐不服,“这披风哪里好了?!都是旧布拼接的!正适合我这样的……”
“不适合不适合,我看老先生还是穿自己的破衣御寒吧。”
方宁就这么笑眯眯地与他对视,说不缝就不缝。
他们明着暗着试探过好几次,老乞丐均避而不谈。眼下方宁就想再尝试下,要是做乞丐的缘由不方便说也就罢了,好歹讲清楚为什么不肯跟他们回家。
能有口饱饭填肚,能得片瓦遮身,不好吗?
眼看天越来越冷了,他们都担心老乞丐熬不过冬季呢。
最好能把人劝到家里去。
柳玉瓷亦目光灼灼看向老乞丐。
庆庆更是不懂,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还不用挨打,不用洗衣服做家务,在二爷爷家过的简直就是神仙日子!
怎么有人神仙日子都不愿过,偏喜欢做乞丐在外面挨饿受冻呐?
庆庆一脸看傻子的表情望着老爷爷,满眼心疼。
老乞丐沉默半晌,败下阵来。
他告诉柳玉瓷等人,自己原是大户人家嫡少爷的西席先生。
那户人家因家主老爷年迈,重病缠身,嫡子和庶子争起家产,明争暗斗,最终庶子上位,把嫡子赶出了家门。
他作为嫡子的老师,被一并牵连,离开那里后,阴差阳错和家人失散。偏庶子不肯放过他,想尽办法要让他回去替对方做事,他不肯,就拿失散的家人威胁,逼得他在老家待不下去,辗转流浪到此地。
他不愿为庶子办事,害怕卖字画被那人的属下摸到行踪,只好改头换面,以乞讨为生。
吴煦不可思议道:“所以你的意思是——你因为跟庶子不合,不想为他办事,不想看他得意,非要来做乞丐?!……”
没苦硬吃,这不是……傻比吗!
柳玉瓷义愤填膺,“以妻儿威胁?你怎么不报官呢!你不是说庶子是靠不光彩手段才赢的?报官抓他呀!”
老乞丐:“呃、这个……总之威逼利诱,手段狠绝,这事复杂,属于家族内斗,报官无用,算了。”
“算了?”方宁不理解,妻离子散这能算了?
老乞丐绞尽脑汁思量措辞,试图让他们理解,“唉……说来失散的事怪不着他头上,只是,我恼恨他用了阴私的手段,谋夺嫡少爷的家产,得位不正。可族中人都认下了他,嫡少爷一没办法再夺回产业,二没可能、没证据去衙门告发,我是听嫡少爷手下转述,更无实证,如何报官?”
“你是说,关于庶子手段行事都是道听途说,你其实并不清楚庶子怎么上位的,且家里人都已经认可他当家,就你不服气,非得当乞丐跟他怄气?宁愿当乞丐,也不肯做他家小孩老师?!”
柳玉瓷说着说着,声都快劈叉了。
老乞丐第一句便是自己曾为大户人家的西席,庶子请他做事,理所当然认为是替庶子孩子请的先生。
所以,因为不喜庶子,拒绝给他家孩子当老师?意外弄得自己妻离子散,半生潦倒?!现在还得死扛着,不愿过好日子?!
老乞丐看着恍恍惚惚的柳玉瓷,神情一滞,这么解释……好像也对,可又哪里都不对。
这能这么理解吗?
“可他是庶子!自古长幼有序,嫡庶有别!他做当家人,非为正统……”
“那又如何,族人支持庶子,证明他有真才实学,倒是你的嫡少爷,敢问他能力如何?性子如何?行事作风如何?”
老乞丐沉默了。
沉默便是答案,柳玉瓷再三连问:“这个家族现在发展得好吗?家里人生活幸福吗?换了嫡子当家有可能做的更好吗?”
老乞丐一一扫过眼前大大小小、写满疑惑的四张脸,还有小院与前面连接的小门处,趴着偷听的二毛、祥生、玲珑……
“好,挺好的,换作嫡少爷,未必……”
“这不就结啦!老人家,今上任人唯贤,非任人唯嫡唯长唯亲,实不必过分计较嫡庶之别。那都是旧思想、老黄历,我们要过新日子,应该朝前看啦!”
老乞丐沉默得坐在院子里,久久无言。